《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附思维导图

每次读书时收获颇多,但读完一阵子很快就忘了,我才明白自己很多时候读书只是走马观花,像看小说爽文一样很难带来收获,那究竟如何才能阅读一本书后为己所用,吸收文中的精华内容呢,常规的方式是多看几遍,记笔记反复理解,结合文中所学输出自己的观点,这是我能想到的部分。但总觉得别人能做的更好,所以特地去翻了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对其观念确实详细,受益良多。

本书的开篇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没读多久就开始出现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这种精神不济的状态根本无法将阅读进行下去。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

完全被动的阅读只会越读越疲惫,越读越乏味,直至放弃阅读。所以,预备开始阅读的人首先要认识到的是: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既然阅读是一种活动,那么也必有活动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获得资讯而读,第二种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当的书,那么阅读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获得这本书所载录的信息而已。阅读高于自身知识水平的书,并试图读懂读透它,向自己现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则是阅读的另一种目的——提升理解力。

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就是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的情况下,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认知自我破茧而出。

好的阅读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阅读的人都拥有这些阅读能力,但好在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答案和秘诀就藏在这本阅读圣经里。

如何把握一本书的基础架构并了解全书内容

《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之所以称作层次而不是方法或类别,是因为四个层次之间呈递进与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二层阅读是建立在第一层阅读的基础上,而第三层由建立在第二层之上,而最高的层次第四层则包括了之前的所有阅读层次。

一、阅读的基本知识

1.主动→作者于读者-投手于捕手

2.目标→两类:①获得资讯。②求得理解。

阅读艺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以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3.阅读就是学习→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

学习→两类:①指导性(被教学)。②自我发现型(阅读)

二、阅读层次

1.基础阅读(初级/基本/初步阅读)

四个阶段→①阅读准备阶段。②简单读物(认字)。③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④精炼、增进前面所学技巧(进一步增长)

2.检视阅读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度→书名页、序/目录页/索引/出版者介绍/挑选篇章看/翻某页看几段/完整地看几页

(2)粗浅的阅读→从头到尾读下去,不停下来查询/思考,略过不懂处

3.分析阅读(不适用于小说/诗集)

(1)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

①依照书的种类/主题分类。

②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说什么

③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文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部分大纲也列出来。

④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①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②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③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④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有解决的。

(3)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①除非你已完成大纲结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可随意批评。

②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和作者的理论)

③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表示不同意见(①②③):

①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②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③证明作者的理论不合逻辑

④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4.主题阅读(比较阅读)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观察研究范围

①针对研究主题,设计书目。

②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该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2)第二阶段:阅读所有第一阶段的书籍

①浏览所有书,找出每本书最与主题相关的章节

②根据主题创造一套中立词汇,带引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

③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让作者们回答

④界定主、次议题。将作者们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

⑤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放在前。各个议题间关系界定清。

注: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解读某作者观点列出其对应文字。

三、阅读方式

1.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1)提问:

①整体上,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②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③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吗?

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2)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写下来(做笔记:书上、本子上)

作用:

①保持阅读时的清醒

②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

③帮助记住作者思想

(3)做笔记方法

①结构笔记→目录页/书名页是best place

②概念笔记→标记页码(可以一本书内,可以跨书)

③辩证笔记(多书)→主题阅读

形式:画线、栏外加线、符号、编号、记其他页码、圈句子/词、空白处写笔记……

(4)培养习惯。

2.辅助阅读

(1)相关经验:①一般→小说/哲学/历史。②特殊→科学性作品/历史

(2)其它的书(相关)

(3)导论与摘要

(4)工具书→字典、百科全书

3.具体的不同读物

(1)实用型:①说明规则型(烹饪、驾驶指南、本书…)②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型(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等)

方法:作者目的?他建议达成目的的方法是?

注:任何实用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自己领悟…)

(2)想象文学

①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②不要去找共识、主旨、论述

③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应该→分类、抓住大意、发现架构

(3)故事/戏剧/诗

故事→快、一口气(理想上)、全神投入

诗→不停、读第二遍、了解作者及背景

(4)历史书

①对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读一种以上

②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意时空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会有某行动之原因

③对于传记要多角度读

④当前事(报刊、杂志、网络新闻)→擦脸眼睛,搞清其利益考虑,小心翼翼。

(5)数学、科学

(6)哲学

(7)社会科学

四、阅读意义

读好书:

①增进阅读技巧。

②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

③读出新东西

④心智不断↑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附思维导图

本文由sem分析网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mfenxi.com/53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