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请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

昨晚,前领导发我一份商业计划书(截取一页见上图),跟我咨询一些专业的分析和建议,因为时间比较晚,我就先答应下来,今天上午才给出详细答复。这事有一小一大两个分享,小的是,很多人咨询者问过我,为什么我可以和领导们保持很好的关系?其实我没有刻意和领导保持好关系,我都是一视同仁。

在我的新书中,我说到过新型职场关系,是合作+利他+成长,我对我的领导是这样,对我的同事是这样,对找我咨询各种职业问题的咨询者,更加是这样。

还有一点大的,重点分享:当一个职场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成长到一定水平,即使ta不打算创业另立门户,也最好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这样收益才最大。

01、传统的两条路

我辅导过的很多咨询者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我适合走管理型还是专家型?

这个问题有一个背景知识,在很多大公司中向上发展、升职加薪,大概率就只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靠专业技术吃饭的专家型,一条是靠管理价值的管理型。

所以有很多咨询者会跟我咨询,自己适合走管理型还是专家型,讲真,单说这个问题本身确实很重要,因为两条路线对职场人的技能和价值,完全不一样。

管理型路线,更多需要职场人使用自身的领导力、影响力、管理经验、专业技能等,通过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出有价值、可衡量的业绩。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自己开了一家瑜伽馆,ta本身的专业技术已经很好了,但是开瑜伽馆不是做瑜伽教练,所以ta一直在跟我不断的学习各种管理型方法。

而专家型路线,就没有管理型路线看上去那么综合,只要不断修炼自身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专业问题就好,也就相对容易找到自身职业定位和职业价值。

比如,上周日跟我一起做知乎公益直播分享的朋友(“阅读原文”可回看),ta就是一位典型的摄影专家,4a广告公司出身,因为喜欢摄影做了商业摄影师。

那么,一个职场人的职业上升通道,是不是必须从这俩传统路线中,二选一呢?很多成功职场人的答案是的,我的建议是:即便不二选一,也要有侧重。

理由是:两条路线本身都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这是前提,但区别在于每个职场人适合的不同,要考虑个人化因素:价值观、长短板、投产比和意愿等。

02、活成一家公司

好,如果只是封闭式的思考这个问题,好像只有管理型和专家型可以选择。我自己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是选择先走专家型路线,再逐渐往管理型去发展。

然鹅,在我实际的职场经营和发展,很早就发现这样的“二分法”行不通,或者说不利于自我商业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积累和提高,最终选择的反而是复合型。

为什么?商业的本质是成本和效率,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是价值的两个抓手,专业技术和技能可以让效率最大化,有效管理则可以让成本相对可控。

那么,只有管理+专业的“复合型”才能让以上这两点发生乘法作用,产生化学反应,不仅仅是1+1>2,甚至是1+1>10,职场人的职业价值就能够充分释放。

而当你跳出“二选一”的封闭思考后,开始认真经营复合型之路,就会逐渐发现和感受到,自己职业之路变宽,“屁股越来越大”,最终自己活成了一家公司。

让我用九个字来描述下“这个公司”是什么样的——“有高度、接地气、可衡量”。

有高度——从战略层面开始思考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商业价值、护城河等;

接地气——从解决问题层面研究,如何解决,解决的效率、成本和替代性等;

可衡量——从结果和产出上看,到底获得了多少用户、收入、利润、订单等;

所以你应该发现了,以上这些都是一个公司的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如果这个计划书获得投资人的认可,他们就会给你投资,帮助你进一步成长、壮大。

相信我,从今天开始,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去定位、去经营、去发展,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认真思考和设计自己的商业价值,你的老板和同事们也会喜欢你。

作者:
灿哥和朋友们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sem分析网观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mfenxi.com/4799.html;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站长semfenxi@123.com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